KP2026:全新学前教育课程对华小生的影响,和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教育部将在 2026 年全面推行全新的学前课程 —— Kurikulum Prasekolah 2026(简称 KP2026)
这项课程将取代现有的 KSPK(Kurikulum Standard Prasekolah Kebangsaan),也被视为马来西亚学前教育一次重要的改革。

首先,什么是 KP2026?

KP2026 是教育部与多方专家合作研发的新学前课程,
目标是让孩子从小培养「会想、会问、会表达、会合作」的能力。

它希望孩子不只是“学到知识”,而是能主动去探索世界。
课程更注重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社会互动。

简单来说,KP2026 要培养的,是“懂得学习的孩子”,而不是“很会背资料的孩子”

KP2026 和旧课程(KSPK)有什么不同?

旧的学前课程(KSPK)在执行上,偏向提早进入“小学模式”:
孩子从小学习写字母、拼 suku kata、算加减法;
一天可能要完成好几份 worksheet;
课堂上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重点是把知识“教进去”。

而在 KP2026 下,教学方式将出现非常明显的改变。

它更注重“理解与表达”,老师会通过探索、讨论、动手活动来引导孩子思考。
例如让孩子观察水果、讨论颜色、自己动手画,而不是机械抄写单词。
学习过程更生活化,也更贴近孩子的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也从“学会知识”转为“学会思考与合作”。
老师会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一起解决问题,让他们从小建立团队精神与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也将改变。过去老师主要根据作业成果或答题对错来打分;
而在 KP2026 里,更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表达想法、是否能与他人合作。

整体而言,孩子将从“坐着学”,变成“玩着学”;
老师也从“讲解者”,变成“引导者”。

但是…… (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提高学生互动和游戏式的活动,同时减少作业和练习,相信部分家长会联想到:

“上了华小时,会跟得上老师的教学吗?”

的确,这次改革意味着孩子的学习节奏会不一样。

过去的幼儿园课堂里,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写 a–z,背 suku kata,念 sight words。
到了六岁,认得的字可能有上百个。

但在 KP2026 里,老师会更注重孩子“懂不懂”而不是“背不背”。
例如:老师可能不会再要求抄十次 “apple”。

而是带他们去摸苹果、画苹果、闻苹果,
再让他们说出苹果是什么味道、哪一种颜色的苹果最好吃。

这种方式能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
但短期内,孩子的识字量和词汇量确实可能少一些。

不过,这并不代表孩子会“学得少”。
国外类似体系(如芬兰)的经验告诉我们:
这类课程的孩子在学前阶段词汇量较低,但小学阶段成长更快。
他们拥有更强的理解力和迁移力,起步慢,但后劲强。

KP2026 的家长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的孩子将在2026 年上幼儿园,他将是第一批体验 KP2026 的学生。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你更好地陪孩子一起适应这场改变:

1️⃣ 调整对“学前准备”的定义
别再只看孩子会不会写、背不背得出。
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好奇心?能不能专心听?愿不愿意表达?
这些能力,才是日后学习的基础。

2️⃣ 让生活成为课堂
在家也能延伸学习。
逛巴刹时认识食物、煮饭时聊形状、走路时观察颜色,
都能让孩子在日常中学语言、练表达。

3️⃣ 温和衔接华语
值得注意的是,KP2026没有提到华语教学。
所以,若孩子未来会上华小,可以在家轻松地加入一些华语活动。
唱儿歌、读绘本、玩图卡,一天学两个字、一周复习一次就好。
关键是让孩子喜欢语言,而不是害怕学习

KP2026 是教育部迈向“以孩子为中心”的重要一步。
它不只是换课本,更是在重塑孩子“如何学习”的方式。

这批KP2026的孩子进入小学时,会使用新课程的课本,而不是KSSR Semakan。
我们希望新的小学课本内容会和 KP2026 有更好衔接。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学习的速度可以慢一点,
但只要孩子是抱着好奇与信心走进小学,
那已经赢在起跑点上了。

Leave a Replay

fre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