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恐惧症”是真的!每5个人就有1个是患者,父母们快来看!

数学这东西,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剩下的90分没办法了!😄其实在日常生活、科研和创新研发领域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在马来西亚11年义务教育中,数学是不可豁免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学不好这一门课,甚至自嘲有“数学恐惧症”。其实现实中还真的有人患上“数学恐惧症”,而且可能比你想象中多噢。 

数学恐惧症 (Math Phobia/Math Anxiety) 

“数学恐惧症”也称“数学焦虑症”,它是由害怕,担心和逃避数学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发的生理疾病。患者面对数学问题就会表现出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他们没办法控制或压抑这种情绪,甚至感到疼痛。研究显示全世界每5个人就有一个数学恐惧症患者。 

数学恐惧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包括: 

  • 一做数学题就变得暴躁或特别想睡觉 
  • 参加任何数学考试会非常紧张 
  • 非常抗拒心算,且回避一切与数学有关的事务 
  • 严重者连9*9乘法表都背不下来 

2012年,芝加哥大学设计了一项简单的实验,当屏幕显示蓝色,表示下一题是普通语文题,反之当屏幕显示黄色时,则预示下一题是数学题,受试者需要以心算的方式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真正答题时是没有任何疼痛反应,所以得出结论——恐惧是由预期产生的。解数学题并不痛苦,想到要面对数学才让患者产生生理上的疼痛。对于数学恐惧症患者来说想起数学比解答数学还要煎熬百倍。 

是什么导致“数学恐惧症”?

1.答题速度形成的外部压力 

“我看谁最快能回答!”孩子们对这句话异常熟悉吧?这是大部分数学老师激励孩子的方法,但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罪魁祸首。这个社会总是强调“又快又准”才是真厉害,常把“快”和“聪明”挂钩,甚至教育体系也在要求学生快速答题。 

撇开大型考试,小考和随堂测验不说,连数学竞赛都有时间限制。当准确率已不再是数学竞赛的唯一标准,在时间的压迫下,人会变得急躁和粗心,有不少同学只能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答题却因为时间机制而频频出错,从而变成“失败者”,这种情况会一定程度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态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但注意哦!你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不少压力。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亲近、最尊敬的人,自然不希望让父母失望,渐渐地他们也会自我施加压力,压垮幼小的心灵。 

另外,回想一下,孩子问你课业问题时,你有没有耐心的解答呢?有不少父母在累积了一天的疲劳后根本就不愿意搭理孩子,有的更是直接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够聪明,变得不自信。言语是把利刃,当犀利的言语反复的刺向孩子,他会变得自卑,可能诱发的不只是“数学恐惧症”也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避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哦! 

3.班级文化及教师的态度 

孩子班级氛围,你了解多少?老师是否默默地将同学分成三六九等,只专注教导跟得上课程速度的孩子?研究显示,当老师给出的信号是消极的,不享受教导或数学时,学生也会变得更加消极。可见教师对孩子的学习兴致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伤害性也很强。当老师和学生说“你怎么不会这题?”或者“这题很容易,想清楚再来问!”等话语时,只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久而久之自认不够聪明,无法学会数学。 

此外,有些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法是——死记硬背,这种手段更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数学恐惧症”,因为死记硬背短期效果很好不能让孩子们举一反三,所以往往试卷上的题目稍微改变就会让他们打乱阵脚,陷入焦急的心情。所以选择一个好老师很重要! 

您家孩子有 “数学恐惧症”的症状吗?如果您家孩子出现逃避的举动或表示面对数学题就觉得头晕,不要先入为主的觉得孩子懒惰哦!请您多加关心并给予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克服“数学恐惧症”,快乐学习! 

Leave a Replay

fre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