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 — 是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家长的要求?

补习业的崛起

教育在每个人类社会里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再依据各别的文化与教育制度来培养下一代。先说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教育理念就大不同了。东方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及品德操守;然而西方的家长却不愿束缚孩子,只希望他们能快乐成长。两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表现都各有千秋,作为东方人的我们不必特意仿效西方教育的放任孩子,但也必须时常检视自己避免成为典型“读书至上”的家长。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还抱持着传统的观念,灌输孩子勤奋读书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标准的“优秀生”。当考试变成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主要标准时,人人都追求成为全“A”的优秀生,进而让补习班成了这考试制度下的特殊产物。上课外补习班日渐普及化,也是现代孩子的生活写照。每天都早出晚归,上学以外的时间都被补习填得满满,就是深怕成绩有一点的落于人后。补习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它们存在的最主要原因到底是要满足孩子在课业上的需求,还是满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

面对现实社会的眼光,孩子生活在这标准观念的大环境中,家长纵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但很多时候逼于无奈也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加快塑造孩子达到社会标准。然而,补习的出发点应该是针对性地帮助孩子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而不是以填鸭式的教育去塑造一个全“A”生。对应着现今大马的教育体制,只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孩子并用来应付考试,毫无创造性可言。这间接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把他们变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 无奈作为家长我们对这教育体制还是束手无策,唯有在做道路上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来引导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追求中庸之道

所谓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就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让许多孩子无形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高压的状态下,压力成了一把双刃刀,它可以作为促使进步的动力;但也有不堪负荷而倒下的人。那该不该让孩子上补习班没有绝对的说法,教育的成效往往都是因人而异。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现今华小普遍所见的精英班制度,也成了某些家长所追求的另类荣耀。孩子们在精英班里就读,父母面上也光彩!可惜很多家长看不见孩子内心的焦虑和压力,陷入了精英班的迷思,盲目的把自己的孩子往精英班里推。成绩不够好?没关系,多补几科,在补习班里多做些练习,就可以补进精英班了。可怜的孩子成为父母另一种炫耀的资本。教育部刚刚宣布在2019年里,全国小学都不再有精英班,或许这会是一些孩子的福音。

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和真正的需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程度都不同,各有长处和短处,绝对不能把孩子拿来和别的同学作比较,这样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感,或许因此抗拒学习。对于学术成绩较弱的孩子,不是一味地想着把他送到有名的补习中心恶补就能解决。相反,应该以“因材施教”的观念,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补习不绝对能盲目跟风,别的孩子补什么,我的孩子就补什么,而且还一科都不能少。甚至有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安亲班或补习中心,让补习老师督促和教导孩子们完成学校作业,以确保孩子每天都能顺利“完成”功课。久而久之,孩子会过于依赖有补习老师的辅助来完成作业,因而失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家长必须经过谨慎考量后,才送孩子到补习中心让专业的老师辅助加强他们较弱的科目,而还可以跟上课程进度的科目就不必急着补习,反而让孩子以自主学习能力来吸收然后自己消化知识内容,这样知识才会永远属于孩子。

家长都应该去聆听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知识是为了他们未来能做个有用的人,需不需要去补习来帮助他在课业上的难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思考后再做出选择。但这不代表所有主导权都在他们手上,在他们感到彷徨无助时,父母就赶快拉他们一把。学习这件事每每不是用“逼”就能如你所愿地得到结果,反而容易弄巧反拙。真心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不是付钱给他们报名补习班就一了百了,而是要付出时间与心血来陪伴和引导他们学习知真正的知识。

孩子是父母的梦想,也是独立的个体

期许着子女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父母亲会不惜一切给予孩子所有他们能力所及的,无论是物质上还是身、心灵上。甚至有的家长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教育看作帮自己完成梦想的管道,父母会让孩子上补习班、才艺班,都是为了因应父母亲内心的期盼,几乎由不得孩子做主。若家长全盘掌控孩子的成长历程,或许他们未来会成为父母所期盼的样子,但他们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亲所认为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反而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无可否认,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残酷的现实社会正不断地给我们挂上标签各种标签,为了满足别人的眼光我们都忘了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间久了也习惯了依照社会的标准活着。但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如何教育和引导他们会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价值观。因此,家长必须觉悟到孩子的未来应该由他们自己主宰,而不是活在父母亲或是社会标准的期望里。

孩子需要经过多方尝试、磨练、跌倒了再自己站起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家长无疑是孩子永远最强大的靠山,但也不必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小花来养。亲子间必须有理性的沟通,互相表达心中的感受和意见。没有过分的约束或放任,在沟通中找到平衡点,才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教育的真谛不过如此:让孩子在适当的环境中,学着成为自己的主人。

 

Leave a Replay

free newsletter